相机的 Log 模式

最近各个相机以及摄像机厂商纷纷推出了 Log 模式拍摄视频的功能,灰蒙蒙(低对比度、低饱和度)色调的原片成为了主流。Log 模式的原片也进入了小成本视频制作团队的视线,大部分都是套一个原厂 Log 转 Rec.709 的 LUT 了事,其实 Log 模式还有更多调色空间。本篇文章会解析一下各个厂商的 Log 标准,阐述一下 Log 的前世今生。
1 胶片时代的 Log
log 格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胶片时代。是由 Hurter 和 Driffield 在1890年发明的基于光密度法的胶片成像原理,当时的曲线名就叫 D&H 曲线,它绘制了曝光量(E)在横轴上的对数分布,而光密度的变化量在纵轴上表达。曲线为非线性曲线,曲线特征为 Log 函数,所以也称 LogE 曲线。之所以使用 Log 函数,是因为 Log 函数符合人眼的识别光线明暗的能力:上图为不同光下值人眼识别中灰(视觉 50% 灰=亮度 18% 灰)的点,可以看出来并不是按线性分布的,Log 函数就是为了拟合人眼识别的规律来储存相机记录的数据的,可以记录更多的明暗信息,拥有更高的宽容度。
柯达也有一套 Cineon 胶片扫描系统,将胶片上的物理信息以 Log 函数形式转换为数字信息。转换后的图像,拥有更宽广的高光、阴影以及色域范围。所以这种图像在普通显示器上呈现出低对比度、低饱和度的特征。
2 数码时代的 Log
现在各数字摄影机厂商, 都将 Log 函数曲线的记录方式应用在了各自的摄影机之中。 由于各个品牌的技术差异, 其拍摄视频的 Log 函数曲线、 色域范围都不尽相同。
最标准风格的LUT(把Log翻译成HD高清视频的样子)就是 Rec 709。
Raw数据转换成--> Log视频-->lut (Rec.709)
Raw不是Log因为Log是视频的格式,Raw本身就不是视频。Raw数据没有视频生成的过程的baked in,然后必须后期进行转换才能看见。Log本身就是视频,有白平衡啊感光度的baked in。它们根本不是一个物种,但是它们都是源于“截取最大化的sensor信息”被设计出来,Raw是粗暴滴把整个sensor能提供的一切都录制下来,Log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曲线把sensor的tonal range最大化。
在很多片子中,我们经常用到 Log to Rec.709 这类型的 LUT。 这类 LUT 将拍摄的 RAW 文件或者 Log视频, 快速转换为拥有正常灰阶范围、 正常对比度、 正常饱和度的 Rec.709 标准图像。 让调色师拥有一个好的调色起点, 使其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内, 获得一个完美的调色效果。 所以运用 Log to Rec.709 的LUT, 在调色流程中, 被广泛调色师所接受。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GIMP磨皮小试-圖層,高斯模糊

Gamma校正

磁力連結(Magnet URI scheme)